本文为大家介绍2021年电脑系统排行榜(当今电脑系统排行榜),下面和小编一起看看详细内容吧。
windows真难用!试试国产系统?
国产操作系统最艰难的一步已经迈出。
6月下旬,国内两大操作系统厂商分别推出新举措。一是6月23日,同心uos家庭版体验器开启全民公测,以官方虚拟机的形式推广国产操作系统,降低新用户试用成本;随后,6月30日,国内首个桌面操作系统开发者平台“开放麒麟”正式发布,将通过开放操作系统的源代码,让更多的开发者参与到国产开源操作系统的开发中。
两家厂商的举动,一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二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开发者,都是为了攻克国产操作系统成功的最艰难的一步————生态化。因为只有用户多了,开发者才会多;而只有更多的开发者适配常用软件,并不断开发出更多新的应用,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形成操作系统开发的完美闭环。
对于个人用户来说,一台电脑一般只会安装几十个软件。如果叠加用户的各种个性化软件需求,系统级的软件数量往往会达到数百万甚至更多。对于一个想要从windows和macos抢占市场的小众操作系统来说,没有数百万的应用适配,生态无从谈起。
让大家先用起来,逐步从“好用”走向“好用”。其实,从1990年代到现在,国产操作系统经历了多年的应用和推广,也经历了无数波折。过去经历的失败对今天有什么样的参考价值?国产操作系统真的能利用中国本土市场“好用”吗?
“打败”的操作系统
目前,国外操作系统品牌几乎垄断了庞大的中国市场。根据《2021年操作系统的商业化应用报告》,国外操作系统在我国桌面和移动终端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超过94.75%和98.86%。
这种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长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多家厂商轮流争夺操作系统这块大“蛋糕”。尽管大多数厂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歼灭,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是当今市场上活跃的操作系统。贡献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积累。
虽然今天微软windows系统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但从生命线的长短来看,从windows xp、windows 7、windows 8、windows 10到现在的windows 11,windows系统经历了长期的不断迭代,不断适应市场需求。
事实上,国产操作系统已经推出了对windows系统的收费。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了科索沃战争,并在战争中成功击败了南斯拉夫军队的防空系统,让中国人第一次体验到了信息战的威力。同时,他们也担心微软的垄断局面。今年,国产操作系统真正发起了反攻。
时任科技部部长许冠华指出,我国处于“缺芯缺魂”的环境(核心是芯片,灵魂是操作系统)。如果两者不独立,一旦“水”和“电”被切断,历史就难免重蹈南斯拉夫的覆辙。
为此,在工信部的支持下,在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副所长、“中国linux之父”孙玉芳的领导下,研究所于2000年成立。中科院软件研究所与上海联创共同出资设立中科红旗公司。公司的发展目标很明确,——“挑战微软,做中国人自己的操作系统”。
在便宜的盗版windows和昂贵的国产操作系统之间,许多电脑经销商更愿意选择前者。
另外,很多用户习惯使用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而红旗系统与microsoft office不兼容,导致红旗系统的使用效率低下。
2005年,北京平谷区也尝试全面采用国产linux。为督促各单位使用国产操作系统,成立了33个自查组,对全区100余家单位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当时,国产操作系统在易用性和兼容性方面远远落后于windows,很多单位还是首选微软操作系统。国产操作系统对windows系统的第一轮进攻以失败告终。
国产操作系统演变史
“中国人不会为软件付费,但总有一天他们会。如果他们想偷它,就让他们从我们这里偷吧。他们会沉迷于它,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我们会找到一些东西。”让他们支付账单的方法。”
1995年,比尔盖茨与股神沃伦巴菲特在《财富》杂志社组织的一次对话中发表上述言论。
然而,这种看似“狂妄”的言论,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27年后的今天,在中国市场确实很难离开windows系统,windows系统也成为了很多品牌电脑的标配。
对windows等国外系统的深度依赖也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关注。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公开表示:“航空飞机被波音和空客垄断,总数可能有几十万架,而中国数十亿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只有三种世界:apple、android 和windows。这种垄断在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例子。”
同时,操作系统作为连接软件和硬件的纽带,在安全领域居于核心地位,主导权被国外企业牢牢掌控风险极大。 2008年的微软黑屏事件、2010年的stuxnet病毒事件、2013年的棱镜门事件、2017年的intel芯片minix泄露风险事件,无不表明微软的windows系统并不靠谱、不靠谱。一旦发生网络安全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开发国产化操作系统是国家防范网络攻击和威胁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也是未来我国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其实,中国对操作系统的“探索”很早。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就开始了操作系统的研发。南京大学教授
孙钟秀、北京大学杨芙清院士等都是我国操作系统的拓荒者。不过彼时,操作系统的用途主要是用于工业,我国最早的操作系统“150机”,目的是改善石油勘探数据计算,提高打井出油率。
而从1999年中科红旗公司研发的“红旗linux”之后,蓝点linux 、深度linux、中标麒麟、优麒麟、中科方德、普华、startos、阿里云os等一系列国产操作系统也相继出现。
但是微软windows的人才、产业虹吸效应太强,也导致国产系统很难获取到足够发展的产业链资源。国产操作系统企业在第一轮反攻失败之后,企业甚至陷入难以为继的地步。
2014年2月10日,中科红旗贴出清算公告,宣布公司正式解散,甚至拖欠员工的工资都无法发放。而蓝点linux也在2000年上市后遇到互联网泡沫,到2002年该公司股价已经低至0.08美分,在资本市场仅仅风云两年,就系统停更,从美国市场黯然退出。
“仅开发linux平台是不行的,它必须能在硬件体系结构中进行预装、与外部驱动设备进行配套、众多应用软件要移植到linux平台上来,从而建立起linux的生态群。”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主席陆首群曾表示,“如果没有行业巨头和广大企业的支持,没有开源社区的支持,中国linux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
然而,就在国产操作系统相继“陨落”、即将淡出大众视野之时,华为鸿蒙系统终于在2019年破茧而出,守住了国产操作系统这片不可丢弃的高地。
与操作系统的先驱者不同,鸿蒙系统在采用linux开源内核的基础上,尽量兼容安卓软件,延续了此前定制版安卓系统emui的一些操作特点,并吸引开发者为鸿蒙生态打造应用。
基于鸿蒙系统较强替代性,2022年,该系统的用户量已经达到了3亿,其中包括2.2亿多的手机用户,还有1亿多的物联网设备。不仅如此,鸿蒙系统的连接设备数量还在不断增长,或许在未来,真的能够成为肩并windows、ios、安卓的一线操作系统。
哪怕是作为“备胎”,也需要做好生态
操作系统按应用领域可以分为四种:桌面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移动操作系统和其他操作系统(云、嵌入式、物联网操作系统等)。华为的鸿蒙系统定位是面向万物互联的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但人们接触更多的还是作为移动操作系统的鸿蒙。
但移动终端和移动操作系统不适合办公,个人办公更依赖桌面操作系统。
没有生态支持,系统再优秀也无法成功。全球主流的商业、工业、美术设计、影视剪辑等各类软件,都以windows和macos为主。国产桌面操作系统尽管也能获得wps等国产办公软件的支持,也能够适配火狐、chrome等主流浏览器,但办公并不只是浏览器加wps。
千万个行业,就会有千万种细分软件。离开这些软件,相关行业人员就无法开展正常工作。正因为人们离不开各类适配软件,windows、macos才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目前,windows与macos合计占据了95%左右的市场份额,而国产操作系统占比不足5%。
这不到5%的桌面操作系统市场份额,由十几种国产操作系统共同组成。据统计,主流国产桌面操作系统超过15种,包括uos(统信软件)、麒麟os、普华软件、中兴新支点、凝思、中科方德、华为欧拉openeuler等。
对于这么多linux桌面操作系统的发行版,如何实现软件之间的互联互通、避免资源分散,也是需要考虑的。但国产操作系统的集中、归并,最终还是要由市场来选择。毕竟不同企业之间也存在竞争,只有用户体验使用最好的系统,才能最终胜出。
2021年初,“麒麟、统信、中科方德、中科红旗、普华基础软件、中兴新支点”等六家厂商从众多选手中入围国采中心linux桌面操作系统协议供货采购。政府对国产操作系统的支持,同时也是一场筛选。在这种筛选下,国产操作系统正呈现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特别是位于桌面操作系统头部的麒麟与统信。
然而,对比国外操作系统巨头,国产操作系统和主流处理器厂商之间的合作还没有达到“结盟”的程度。
操作系统的生态不仅是软件应用上的,还包括软硬件协同上的。比如微软和英特尔结成wintel(即windows-intel架构)联盟,以及英伟达gpu与 游戏 开发厂商。
微软和英特尔结成软硬件联盟,还不是为了生态上更强大?有趣的是,我们对英特尔高性能处理器不可或缺,却似乎并不惧怕微软断供windows。为什么?
芯片毕竟还是比操作系统更难。华为的案例也恰好可以说明,断供安卓,华为马上就能拿出鸿蒙“备胎”;但断供5g芯片以及处理器制造商的先进制程代工,华为就难以再拿出“备胎”。
这其实恰好说明,操作系统技术上的门槛,远低于生态上的门槛。
微软也并非每代操作系统都能够成功。微软的操作系统被很多用户吐槽为,总是成功一代之后就会失败一代,比如windows xp之后的vista,win7之后的win8,在系统好评度和装机率上,均不如上一代。目前的win11虽然要比之前那两代失败的系统开局好一些,但也依然面临很多批评,很多用户依然在用win10,不愿意更新升级到win11。
本来,在微软推出不受欢迎的一代系统之时,国产操作系统其实是有了更多机会在用户群中获得更多安装尝试。但哪怕在微软失败的时候,国产操作系统也难以找到进攻的软肋。
如2014年4月,微软停止了对windows xp操作系统提供服务支持,不仅广大用户不满意,采购了大量windows xp的中国政府也意识到,操作系统受控于人的风险。
八年过去了,国产操作系统在经过一系列淘汰与整合之后,市场份额还是在5%左右,没有飞跃式的提升。但好在,国产操作系统的实力相比八年前更强,对于不同的处理器硬件也有了更好的兼容性。
如统信 uos在硬件上同源异构支持 4 种架构(amd64、amr64、mips64、sw64),支持龙芯、鲲鹏、飞腾、兆芯、申威、海光六大主流国产芯片,兼容性和开放性上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
而银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统v10,同源支持四种技术路线的六大国产cpu平台,包括飞腾、鲲鹏、兆芯、海光、龙芯、申威;图形化界面兼顾用户既有的windows系统操作习惯,桌面图标、任务栏、开始菜单的分布都比较接近windows操作系统,还拥有高兼容性的安卓运行环境,原生支持安卓应用。
在生态上,据报道,2020年,银河麒麟v10软硬件兼容适配总量还仅有3万余个,但发展迅速;2021年,达到了29万余个;2022年5月,已经超过42万个。
而2018年微软公布的数据就显示,仅windows10就有超过3500万应用数量,超过1.75亿的软件版本,还支持1600万的硬件/驱动组合。苹果系统的应用数量也超过百万。
麒麟与微软应用数量差距甚大,但距离苹果系统的应用数量并不遥远。
“我们的目标是在2到3年内,让适配的软硬件总量达到百万级,也就是如今苹果系统的规模。”麒麟软件副总经理魏立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提出了麒麟的对标苹果百万数量级应用的目标。
其实,麒麟、统信本身也支持通过kydroid、deepin-wine等技术安装安卓应用,windows应用也可以通过虚拟机安装,这也能一定程度上补足系统应用数量上的不足。
对于国产操作系统而言,国内政府采购维持企业的生存不是问题,要想有更好发展,就需要迈入更广阔的商用、个人使用领域。这不仅需要生态上逐渐增加应用数量,更需要中美在操作系统上发生一场“一刀两断”式的分手。
但显然,除非中美之间发生不可调和的激烈冲突,美国 科技 企业是不可能主动愿意与中国“分手”的。没有极端环境下的“逼上梁山”,国产操作系统在个人用户为主的桌面端(即使政府国企采购,桌面操作系统也是个人使用),最多也只能作为一种替代和预防,并不能取代windows。
写在最后
一款国产操作系统好不好用,不能仅看厂商的宣传,还要看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
为了体验国产操作系统的真实效果,我们在虚拟机上分别安装了统信和麒麟的桌面操作系统,并测试了简单的网页浏览和wps办公。虽然系统底层与windows完全不同,但在轻办公环境中,上述两款系统的操作体验和windows差别其实不大。
但这仅仅是几款软件,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些特殊的办公需求,往往在常用软件之外还会安装少数几款小众软件。windows超过3500万应用数量,仍然是一个短期甚至长期难以企及的目标。
但我们不仅要看到微软的成功,也要看到微软的失败。为了推动windows系统在pc端与移动端的通用性,加强微软对应用的控制,微软在2016年推出了uwp应用商店。uwp应用的所有权限都能够被系统掌控,数据也只会存放到系统规定的一些目录里。只是,目前几万款uwp应用并不能满足一个完整生态的建设需求。尽管微软还没有像放弃windows phone那样放弃uwp,但uwp可以肯定,将成为微软又一个失败的项目。
失败,并不可怕。微软会失败,国产操作系统暂时取代不了微软,更不可怕。至少,我们有了“备胎”,有了转正的可能。
中国正在培养中的软件工程师数量是远超美国的。据统计,2018年全国计算机类专业招生人数达到29.35万人,2019年招生人数达32.46万人,2020、2021年每年均有近3万人的增量,2022年预计招生规模会达到40万人左右。如果考虑到2022年即将进入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新生,全国计算机类专业本科在校人数将超过140万。
借助中国全球最大linux市场的份额,依托中国计算机教育体系培养出的众多软件工程师,在小范围内打造一个良性循环的国产操作系统生态,其实已经在发生。
本文源自亿欧网
主流的电脑操作系统都有哪些?
系统: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unix类操作系统,linux类操作系统,mac操作系统。
windows,当前世界最火热的系统,占有量位居世界第一,达到了92%。可以说现在操作系统就是windows的天下。mac os x,当前市面上的所有操作系统中占有比5%,位居操作系统占比的第二。主要是苹果公司旗下的电脑操作系统。
linux,在所有操作系统中占比1%,排在第三位,与其他小品种操作系统相比占比就算比较大了。剩下两种操作系统,unix和dos就介于以上三种系统和小品种操作系统之间了。
操作系统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同时也是计算机硬件和其他软件的接口。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及数据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让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提供各种形式的用户界面,使用户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为其它软件的开发提供必要的服务和相应的接口等。
2022win7系统国内占比
win7系统早在去年1月初就被停止支持了,扩展支持都到期了,不过截至2020年底win7系统份额依然有25%左右,全球至少还得有数千万win7用户。
国产桌面操作系统“三足鼎立”,谁能最先突出重围?
【文/观察者网 吕栋 编辑/周远方】
操作系统被视为信息产业的“魂”。与半导体产业链一样,美国公司得益于先发优势筑起的护城河,长期主导着全球操作系统市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也因此陷入“缺芯少魂”的困境。
近年来,从win7停服到勒索病毒,从centos停服到震惊业界的log4j2漏洞,操作系统和软件行业的安全事件频发,尤其在俄乌冲突发生后,更凸显出拥有自主操作系统的重要性。
实际上,中国在操作系统领域的 探索 已长达三十余年,市面上能查询到的“国产操作系统”至少有15种。但真正能长期坚持版本迭代的只有麒麟软件、统信软件和中科方德三家。目前,这三家已完成对主流cpu和架构的适配,并逐步应用于信创、金融、电信、医疗等领域。
但在消费级市场,国产桌面操作系统与windows仍存明显差距,最近5年在国内操作系统市场的占有率不足百分之五,生态建设也略显匮乏。伴随着行业“大浪淘沙”,国产操作系统“三足鼎立”的态势愈加凸显,但最终谁能凭借自主生态突出外企的重围,仍需要时间观察。
2015-2021年中国桌面操作系统市占率变化图 图源:亿欧智库
在整个电子信息产业中,操作系统被认为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适配国内外不同的cpu和芯片架构,支持主流硬件平台和常见外设,同时也要建设上层中间件、数据库及数量庞大的应用软件生态系统,对计算机的整体安全性至关重要。
目前,在全球操作系统市场,微软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第三方机构statcounter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windows在全球桌面操作系统市场的占有率为74.79%,远高于其他操作系统;位居第二名的是苹果os x,市占率为16.16%;linux、chromeos等占比约9.05%。
由于用户遍布全球,微软等大公司都有跨国、跨部门的网络安全团队并实时共享数据信息,部分开源项目甚至不限制第三方参与,以便随时更新补丁、修补漏洞。
但在今年5月底,美国商务部出台新规,当美国实体与“受限制国家和地区”(包括中俄等)的“政府最终用户”分享网络安全事项时,需要先向美国政府申请,这意味着,微软想给某些中国用户的电脑更新一个补丁,都需要先经过美国政府的同意。
“共享机制其实是促进大家共同提高防范能力,来维护网络体系、网络世界的安全。但是美国商务部相关规定是基于美国本身的国家利益,来限制本土企业向境外尤其是中国去分享网络安全漏洞。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从美国官方的角度阻断了一些原有的合作有效渠道,肯定是不利于国际合作的。”数据合规专家李天航告诉观察者网。
纵观windows的发展历程,其能够快速占领桌面操作系统市场主要依靠以下三点:
首先,利用先发优势抢占市场,通过与软硬件厂商、自研应用的长期磨合,率先构建系统化的生态规模,形成庞大的用户群体;其次,软硬件捆绑形成wintel联盟,牢牢把握住对产业下游生产商的控制权;第三,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windows的软硬件生态越来越庞大,吸引更多的用户,促进产品和系统性能进一步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经过40年的发展,凭借强大的软硬件生态、wintel联盟以及不断地迭代更新,windows也在桌面操作系统市场形成了近乎垄断的地位。2018年,微软曾公布windows应用数量,相比其他桌面os平台可谓一骑绝尘:windows10月活设备数超过7亿台,适配应用程序超过3500万个,软件版本超过1.75亿个,硬件/驱动组合1600万件。
从windows的发展不难看出,生态是操作系统不可回避的关键词。对国产操作系统来说,最核心、最关乎用户体验的也就是系统所适配的应用生态。造系统容易,建生态难。历年来,许多国产操作系统都是因为生态匮乏无法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被市场淘汰。
生态建设的困难在于,基于 历史 原因很多软硬件并没有适配国产操作系统,很多国外工业软件只有windows版本,并没有为国产系统提供适配,因此国产系统需要去不断逆向适配。
有业内人士直言,国产操作系统大部分都是基于开源操作系统linux内核的发行版。基于linux开发没问题,关键有无吃透linux内核,以及是否充分投入资源进行商业应用适配。
充分的应用适配与linux内核解析,操作系统厂商没有10年以上积累难以实现。不完全统计,在众多国产操作系统中,持续迭代发布15年的仅中科方德、统信uos、银河麒麟三家。
伴随着东数西算、新基建等利好政策相继推出,中科方德、统信uos、银河麒麟近期也动作频频,在操作系统的易用性、稳定性和生态方面不断加码,正逐步从“能用”迈向“好用”。
麒麟软件被称为操作系统“国家队”,2019年底由天津麒麟和中标软件整合而来,该公司发布的银河麒麟操作系统v10,被评为“2020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进入2022年,麒麟软件相继与龙芯、兆芯、联通、浪潮、新华三等企业展开合作,适配产品数量突破40万。
统信软件成立于2019年11月,由诚迈 科技 等操作系统厂家共同出资组建。2019年至2021年,统信uos适配产品累计达到20+万件。今年5月,该公司宣布将以深度(deepin)社区为基础,建设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桌面操作系统根社区,打造中国桌面操作系统的根系统。
中科方德技术团队相关工作可以追溯到1999年,股东包括中科曙光、中科院软件研究所等,目前拥有服务器操作系统、桌面操作系统等产品线,可提供云计算、高可用集群软件等工具,重点服务于电子政务、通信、金融、科教文卫、能源、交通等行业和领域。近期,该公司入选工信部“信创漏洞库技术支撑单位”,并获得“国家重点软件企业”认证。
6月17日,中科方德将发布最新5.0版本方德桌面操作系统,这也是该公司多年来首次“公开发新”,新产品将围绕提升用户体验,推出新功能,打造融合生态新平台。除此之外,中科方德还将联合行业伙伴,发布工业设计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据介绍,方德桌面操作系统预装了软件中心,已上架运维近2000款国产软件及开源软件。
面对巨大的操作系统市场空间,经过数十年 探索 ,国产操作系统正逐步起量。行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linux桌面操作系统出货量首次超过5%,预计到2025年,中国linux操作系统出货量将超过20%,中国市场整体占有率超过10%,中国也将成为最大的linux桌面市场,具备发展独立生态的基础、引领linux桌面系统发展的能力。
业内也有观点认为,操作系统每过二十年左右会出现一次跨越式发展机遇,计算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操作系统也会跟着更新换代,并引导相应的应用场景呈现数量级增长,形成围绕操作系统的丰富产业生态,而麒麟软件、统信软件、中科方德等国产操作系统正处在这一周期中,未来表现值得期待。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好了,2021年电脑系统排行榜(当今电脑系统排行榜)的介绍到这里就结束了,想知道更多相关资料可以收藏我们的网站。
苹果电脑扩展屏幕切换快捷键(苹果电脑 扩展屏幕)电脑开机能听到开机声音但是黑屏,电脑能开机显示器灯亮但黑屏电脑键盘快捷键功能图文解说,怎么取消电脑键盘快捷键功能笔记本电脑内存不够怎么扩充(笔记本内存不大有什么办法扩产)室内设计选什么电脑,学室内设计需要什么笔记本电脑win7不是正版桌面变黑怎么办(电脑桌面显示此windows不是正版)台式电脑机械硬盘图片大全,监控机械硬盘可以当台式电脑机械硬盘用?平板电脑排名前十的品牌(平板电脑品牌排行榜2020前十名)